去年9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建委、工信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并网验收和补助资金申报发放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补助采用满足国家领跑者计划技术参数的项目。
从制造端来说,主要是四个方面会出现大的变化:第一,不到5年的时间,组件的成本会下降25%;第二,主流组件功率会大幅度提升,现在60型组件的主流功率是260W,在未来五年会提升到325W,也会有25%的提升空间,那就意味着在电站安装的过程中,所有跟面积相关的成本都会有25%的下降空间,包括土地、建设工程量;第三,业界对质量方面的不懈追求(当然它的根本动因仍然是技术创新和进步),今天建的电站有25年的使用寿命,五年以后建的电站,业界是有信心说可以用到35年,因此电站的生命周期会得到延长;第四,系统优化方面在未来五年会取得大的突破,其中包括追日系统,目前平单轴技术已经成熟,未来五年双轴追日系统也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增加10%的工程投资就会带来30%的发电量增加。能源主管部门在2015年11月苏州能源会议上曾谈到了2015-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80%左右降低到2050年的15%以内,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举措。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5.7亿吨标准煤提升到42.6亿吨标准煤,然而在新经济常态下,高碳、低效开发的能源模式已经制约了环境平衡和经济转型发展进程。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指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大方向和竞争力的关系问题,新能源毫无疑问是中国特别需要的,但是电价水平要控制在老百姓能接受的程度。2014年的时候,国内电站大概只有5%使用单晶,2015年已经达到15%,预计2016年会达到25%以上的份额。风电和光伏的电价水平一定要主动的降下来,在制度设计上要让聪明的人赚钱,让最有能力的人赚钱,降电价是必然趋势,也是新能源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下一步,随着国家能源局大力推广领跑者计划,将会进一步强化单晶份额提升的动力。
这个跟晶体的物理结构有关,单晶是完美晶格,它可以把半导体材料的电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隆基这些年里给行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单晶这种高端产品的成本降下来了。英利是如何从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巅峰走到债务重组的低谷的?英利式的坍塌又会成为光伏企业的常态吗?本文将给你答案。
亏损之余,天威英利信用评级也在不断恶化。同行企业满产,英利缘何迟迟未能脱困无所不能(caixinenergy)曾在《报告|2015上半年哪家光伏企业最会赚钱?(附21家公司最全财务分析)》一文中分析了21家上市光伏企业的发展状况。图片显示为贯彻国务院领导指示,银监会法规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和可再生能源司组织召开了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结合英利集团和债权金融机构的意见,引发《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纪要主要内容如下:英利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之一,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社会影响大,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支持对英利集团进行资产债务重组,有关单位要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可以积极争取行业政策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研究制定出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方案,上报国务院。结果,英利最终没能抗住大量票据到期的资金压力,开始进行债务重组。
受以上因素影响,经营层面英利陷入了死循环:降价增加组件销售导致收入下降,原材料长协合同使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毛利下降利润降低难以支付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挪用营运资金偿还债务公司通过代工维持开工率(英利仅提供人工和生产设备)利润进一步下降财务层面据中债资信分析,公司短期债务占比高,公司财务费用高企,对利润形成较大侵蚀,企业持续亏损;虽然经营获现能力较好,但公司与关联方存在较大资金往来,目前关联方已出现偿付困难,短期债务面临很大周转压力。债务从何而来?在分析债务来源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英利集团。
其实2011年以来,英利绿色能源已经连续5年净利润亏损,2015年资产负债率已超100%,也就是说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保定市市长马誉峰来到大会现场给员工加油打气,毕竟拥有2.6万人的英利集团在保定当地是当地最大的企业之一。昨天,几张英利资产重组的图片在朋友圈引发热议。5个月前,无所不能(caixinenergy)曾撰文称,2015年下半年能否偿还即将到期的票据将直接决定英利在光伏市场的去与留。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英利宣告破产,那么将是银行、企业、债权人、员工、政府多方利益受损的局面。公司万余名员工如何安置将成为当地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英利财务危机有可能引起当地的社会危机。此外,11威利MTN1本息14.86亿元,12英利MTN20.18亿元利息也将在2016年要求兑付。去年12月公布的英利绿色能源2015年三季报显示各项数据都要逊于之前。
全球第一的辉煌背后是连续五年亏损其实从2015年12月28日开始,英利集团下的纽交所上市主体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GE.NYSE)已经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每股ADS将代表十股普通股。英利债发行时,新世纪评级给予天威英利主体评级AA。
3.东墙已拆,西墙待补为偿还债务,英利中国不得不挪用营运资金,导致其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日常经营生产受到严重影响,2015年上半年其开工率由2014年接近满产水平下降至72.46%。天威英利通过关联方拆迁补资金偿还10英利MTN1本息总计7亿元,其中本金6.43亿元,利息0.57亿元,尚余3.57亿到期本金未能如约兑付。
为了坚定员工信心,鼓舞士气,苗连生还宣布将全部资产抵押,支持公司运营,感谢员工与公司共度难关。2013年9月,新世纪评级将天威英利主体评级下调为AA-。不管是英利困局还是汉能危机,光伏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应该得到是大家的关心而不是落井下石。据英利能源控股2015年三季度财报,公司流动负债已达184亿元人民币,而流动资产仅为110.89亿元,货币资金仅余16.05亿元。受以上因素影响,财务层面英利陷入了死循环:关联交易占比过大、资金周转率低-举债维持运营-经营层面持续恶化-连续亏损无力偿债-评级下降、股权质押-融资成本上升财务费用高企-侵蚀利润-持续亏损。英利从曾经组件出货量第一,赞助世界杯,到今天资不抵债的过山车式发展,折射出了中国光伏企业从公司治理、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在原材料逐渐下跌的背景下,相比现行价格,公司前期锁的原材料采购价格较高,使公司在行业中处于成本控制的劣势地位。对于苗连生和英利集团来说,这个年关难过啊。
2.甩不开的历史包袱公司前期为了控制不断上涨的多晶硅价格对利润的影响,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协定长协锁定购买价格。英利集团成立与1987年,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1999年承接国家第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2007年6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英利式的垮塌给光伏行业带来哪些警示?英利经营每况愈下,公司员工士气低迷,2015年5月,英利集团董事长、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组织集团员工大会。图片显示该通知于2015年12月21日发布,发布后一直未正式公开。
英利绿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短期内避免因为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而造成退市,但这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英利中国作为英利系主要的生产经营主体,其销售收入中约40%通过关联方取得。然而,如何重组英利这家背负沉重历史欠账的企业成为了各方的难题,在银监会组织的破产重组会议上,银监会要求有关单位和银行顾全大局,求大同存效益,制定重组方案后上报国务院审批。此外,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较大规模的资金往来。
作为新兴市场后进玩家,英利不惜大幅降低组件销售价格,导致营收下降。2012年7月,新世纪评级将天威英利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苗连生在写着为了我们共同的家的背景板前诚恳地向公司员工道歉,他说:造成今天高负债的局面,没有任何人的责任,这是老苗的战略失误。英利集团结构如下图: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英利集团下纽交所上市主体,目前,英利的部分债务来源分别是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中国),和控股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从收益情况看,两级分化态势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净亏损敞口进一步扩大。
经营层面1.船大难掉头,英利艰难抢占中国市场2013年前英利主要销售布局于欧洲市场,然而欧盟双反令英利不得不转向中国、美国、日本等新兴需求大国。12英利MTN1本息已经通过占用关联方六九硅业土地的收储金以及天威英利的营运资金偿还。面对光伏市场的火热市场,英利却因在经营和财务层面始陷入死循环,始终未从巨亏泥潭中走出。中债资信在对英利中国的评级报告中提到,资金的回收取决于股东意愿以及关联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而非公司本身可控制,进而增加了公司债务正常周转的不确定性。
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应当尽快对英利集团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查清企业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会同英利集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债务重组方案,实现银企双赢。第三季度英利净亏损达到41.62亿元人民币,扣除非经常性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负51.9亿元。
除了并股外,英利已经没有更多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拉升股价回到1美元英利从曾经组件出货量第一,赞助世界杯,到今天资不抵债的过山车式发展,折射出了中国光伏企业从公司治理、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经营层面1.船大难掉头,英利艰难抢占中国市场2013年前英利主要销售布局于欧洲市场,然而欧盟双反令英利不得不转向中国、美国、日本等新兴需求大国。此外,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较大规模的资金往来。